无量子解读道德经:第三十章 不以兵强

分享到:
点击次数:903 更新时间:2020年04月17日10:56:31 打印此页 关闭

【原文】

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。其事好还。师之所处,荆棘生焉①。大军之后,必有凶年。善有果而已②,不敢以取强。果而勿矜,果而勿伐③,果而勿骄,果而不得已④,果而勿强。物壮则老,是谓不道,不道早已。

【注释】

①焉:兼词。

②果:达到目的,取得成功。而已:罢了。

③伐:夸耀功绩。

④已:停止,这里可译为“死了”、“死亡”。

【译文】

按照“道”的原则辅佐君王的人,不依靠兵力来称霸天下。穷兵黩武这种事不仅不会带来好处,反而会很快遭到报应。军队到过的地方,荆棘横生。大战过后,必定会有荒年。善于用兵的人,只要达到救济危难的目的就算了,不会以兵力强大来耀武扬威。即使达到了目的,也不因此而自尊自大;即使达到了目的,也不因此而夸耀;即使达到了目的,也不因此而骄傲;即使达到了目的,也认为是不得已而为之;即使达到了目的,也不逞强。事物壮大了,就会走向衰亡,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;不符合于道的,就会很快走向败亡。

【解析】

这一章的核心思想是“勿强”二字,前半部分讲有道之人辅佐君主,不凭借强大的武力来征服天下,因为战争不论胜负,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。后半部分讲真正完美的方式像树上结出果实一样,是自然生长出来的,而不是强求出来的。不能骄傲自满,要认识到是不得已才走到这一步的,结出了果实,已经是强壮了,就不要再增强它了,如果过于强壮,就会走向反面,背离了道。这里需要注意一点,在这一章和下一章中,尽管老子都重点论述了战事的问题,但这并不能说老子兼治兵家,因为老子之所以论兵,只是想阐释哲学问题,而不是为了阐述兵家之道。

“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强于天下。”君王在治理天下时,周围一定会有很多人来辅佐他,这些人不但辅助君主治理天下万民,也操纵着军队,如果这些人过分夸大军事的作用,势必会影响君王的治国策略,甚至会导致君主穷兵黩武,滋生独霸天下的野心,最终酿成战争,给人民带来灾难、痛苦和死亡。当然,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军队,必然会遭到其他国家的侵略,也就无法保证自己国家的安定祥和了。

“其事好还。师之所处,荆棘生焉。大军之后,必有凶年。”这几句话揭示了逞强带来的恶果:征战之地,荆棘丛生,战争之后,必然会出现大灾荒年。

“善有果而已,不敢以取强。果而勿矜,果而勿伐,果而勿骄,果而不得已,果而勿强。”老子认为,用兵之道不是为了发起战争,而是为保家护国,只要能够确保人民的安全和国家的稳定就可以了,不可以逞强于天下。一旦遇有战争,到了必须用兵的时候,也要遵循大道的原则,不宜过分用兵逞强,只要能够保全自身就足够了;而且在使自己保全之后,也不要自满,不要骄纵,这样才合乎自然规律。如果不这样做,势必会引起别人的妒恨,也会使自己放松警惕,致使自己堕落和腐化,这样已经取得的胜利就会瞬间化为乌有,同时导致最终的失败。因此,用兵之道要讲求一个合理的度,这就要求统治者在用兵时应当采用自然而然的做法,而不采取过激的行为,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治民安。

“物壮则老,是谓不道,不道早已。”在本章中,老子借战事的问题向我们阐明了一个人生道理,即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过头,太过头就会走向反面;当我们获得成功或是取得成绩时,不可沾沾自喜,更不可狂妄自大,而要掌握适度原则,否则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。人们经常所说的“乐极生悲”一词,就是用来形容那些得意忘形之人的,它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。在现实生活中,快乐得忘了形的人随处可见,而悲伤过度的人也不在少数,人们为何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呢?老子给出了我们答案,即我们远离了大道,不能和大道合二为一。

在情绪的掌控方面,老年人要比年轻人做得好些。一般而言,老年人在现实生活中经历的大风大浪要比年轻人多得多,所以不易冲动,不会感情用事。而年轻人则不同,年轻人在感情方面经历的事情太少,一旦遭遇挫折,便会失落不已。对于多数年轻人来说,他们都或多火烧遇到过烦恼和痛苦,但每个人的处理方法不同,如果只是一味地忍着伤痛,而不是把挫折作为一次经验和教训,就不会向积极的方面转化。如果能够克服挫折,就会慢慢走出阴影,成为生活中的强者。

失败和痛苦在很大程上能促使人取得成功。生命是多姿多彩的,我们要以欣赏的眼光和乐观的心情对待挫折,决不能让坏情绪毁了自己的一生。

王弼《道德经注》

以道佐人主,尚不可以兵强于天下,况人主躬于道者乎?为始者务欲立功生事,而有道者务欲还反无为,故云“其事好还”也。师凶害之物也。无有所济,必有所伤,贼害人们,残荒田亩,故曰“荆棘生焉”。

用道来辅佐君主,尚且不敢以武力在天下逞强,何况遵循道的君主自己呢?想要通过自己的作为造成改变、影响的人努力想要创立功勋、创造新事物,而有道的人努力想要无所作为,所以说做事返还到最初什么都没做的状态为妙。军队是凶恶、有害的东西。不能给人带来任何好处,却一定会带来伤害,对百姓造成损害,使田地荒芜,所以说打仗的地方就会生出荆棘。

果,犹济也。善用师者,趣以济难而已矣,不以兵力取强于天下也。吾不以师道焉尚,不得已而用,何矜骄之有也。用兵虽趣功济难,然时故不得已后用者,但当以除暴乱,不遂用果以焉强也。壮,武力暴兴,喻以兵强于天下者也。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,故暴兴必不道,早已也。

果,就是达到目的的意思。善于用兵的人,缓解了危机就停下来,不以武力在天下逞强。我不崇尚武力,不得已的时候才使用,怎么会自大自傲呢?用兵是为了取得战功、缓解危难,不得已的时候才使用,只应该用来消除暴乱,不能用战果来炫耀武力的强大。壮,是说武力强盛,用来比喻以武力在天下逞强。疾风暴雨不会长久,所以短暂的勃兴必然不符合道,很快就会衰败。

苏辙《老子解》

圣人用兵,皆出于不得已。非不得已,而欲以强胜天下,虽或能胜,其祸必还报之。楚灵、齐湣、秦始皇、汉孝武,或以杀其身,或以祸于孙,人之所毒,鬼之所疾,未有得免之者也。兵之所在,民事废,故田不修;用兵之后,杀气胜,故年谷伤。凡兵皆然,而况以兵强者耶!

圣人用兵,都是因为形势所迫。如果不是不得已,那就是想以武力征服天下,或许能够一时得胜,之后必然受到灾祸的报应。楚灵、齐湣、秦始皇、汉孝武帝这些穷兵黩武的君王,不是受到杀身之祸,就是灾祸临到子孙的头上,战争是人和鬼都极端厌恶的,兴起战争的人没有能得以幸免的。发生战争的地方,社会生产遭到破坏,田地也得不到修整。战争之后,杀气能使谷物受到伤害。凡是用兵都是这样的,何况是以武力逞强的呢?

果,决也。德所不能绥,政所不能服,不得已而后以兵决之耳。勿矜、勿伐、勿骄、不得已,四者所以勿强也。壮之必老,物无不然者,唯有道者成而若缺,盈而若冲。未尝壮,故未尝老,未尝死。以兵强天下,壮矣,能无老乎?无死乎?

果,就是决断的意思。给予恩德不能安抚,通过行政手段不能使之服从,迫不得已才以武力作决断。不自大、不自夸、不自傲、迫不得己,说的都是不让人以武力逞强。事物壮大了之后必然衰退,没有不是这样的,只有有道的人完成了却像没有完成一样,丰富反而就像空的一样。不曾壮大,也不会衰老,也就不会死亡。用武力逞强,很雄壮、很强大,但是能够不衰退、不灭亡吗

上一条:无量子解读道德经:第三十一章 恬淡为上 下一条:无量子解读道德经:第二十九章 去奢去泰